找到相关内容186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与人类文化

    这么一个主体在,而这个主体是无形无相的!所以这个地方应该已经到了“形而上”,这也是早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所反省的:所有的物体,我们看见的都只是表面;至于本质是什么,我们看不到啊!所以他就发明一个名称叫做“...

    梁乃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5658690.html
  •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

    作为其诠释理据,并以此来批判立足于“绝对无”的立场,将德国实存哲学、古希腊场所哲学作为其佛学诠释理据的“场所佛教”。跨谷宪昭认为,佛教的“批判性”在印度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被削弱,而后来在中国经过与儒 、...

    唐 忠 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1559153.html
  • 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

    意识乃能存在。由是而见宗教意识为艺术之变形之说,自为不能成立之说。  第六种之学说为以宗教意识为吾人之社会意识之变形,如德国佛尔巴哈论超自然宗教、法国涂尔干论一般宗教之说。依此说人关于神之意识,皆反映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0659205.html
  • 团结起来,发扬佛教优良传统,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贡献

    新桥是僧人造的。我打算搜集一下史实,记载下来,以激励我们佛教徒为实现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。过去邵力子先生在国民党时代当陕西省主席时,委托一个德国专家考察造林问题,他到处视察之后,写了一份报告说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0159383.html
  • 在全球视域下的宗教对话

    没有世界和平”的信息,并起草“世界伦理宣言”,而赢得了世界伦理之父的称号。 孔汉思的努力得到了前德国总理舒密特(Helmut Schmidt)的大力支持。而他所以这样做的理由是由于他自己亲身的经历,活到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159436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反思  这里,有必要就传统哲学教科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作一反思。  恩格斯在《路德维希.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》中说:"全部哲学,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。"而对于...。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同样认为,没有上帝,也要创造一个上帝。上帝是道德的需要,从道德的贯彻看,承认上帝比否认上帝好,因为相信一个能赏善罚恶的上帝存在,就可以防止人们作恶。德国著名伦理学家鲍尔生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六道轮回

    该是德国的康德,他们都由经验、或先天的启示而判定因果的定律。但广大无比的宇宙,千差万别的现象,诚非人类渺小的生命,狭劣的知识尽能体验得到的。何况,关于世界是由谁创造?人生因何而有?谁使其生?孰令其死?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159527.html
  • 文珠法师著:相对集

    无情,既不能发挥人性的挚爱,更不能给予别人的同情。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先生,他那高度理智,正是成功哲学家的因素;可惜过于忽视情感,以致失却人间温暖而独身终老。反之,只有情感而缺乏理智,立身处世,往往仅凭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5859541.html
  • 汤用彤与胡适

    学者,如汪子嵩(现为“希腊哲学”的专家)、陈修斋(已故,是法国哲学方面研究的专家)、王太庆(翻译了许多西方哲学名著,如黑格尔的《哲学史讲演录等》)、杨祖陶(是德国古典哲学方面的专家,最近出版了一本重要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3959564.html
  • 二十世纪西方唯识学研究回顾

    ,没有什么比发现了佚失的梵文典籍更令人激动和重要。在重构经典的过程中,英国学者倾向于关注上座部和巴利文资料,德国学者首先注意到藏文资料并试图填补空白,法国人则最早显示了对中国资料的欣赏。莱维最著名的...

    [美]丹·鲁索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4359569.html